同样是 1 亿美金交易规模,互联网企业,比如 discord ,650 人。而 AI 企业,比如 Midjourney,13 人左右。。。 同样是搜索引擎,互联网企业,比如 Google,13.5 万人。而赋能 bing 的 open ai,几百人。而三星,把 30 亿美金的案子,从 Google 拿下,给了 new bing 。 这里面当然没有考虑 bing 的人力等因素,但即使如此,你还不能意识到 AI 对于生产力的提升,那么行业内迟早会有一个基于 AI 组织的团队,用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产出击败你。 简而言之,大人,时代变了,“互联网思维” OUT 了。(@李楠或 kkk)
2023-04-25
当社会财富愈发向金字塔顶层集中,服务于富裕阶层的奢侈品集团就越是活得轻松。“低调” 如李嘉诚,几十年如一日地戴着西铁城电子表,背地里他却是百达翡丽全球第二大收藏家。 它们甚至无需顾忌大众消费者的感受 —— 为了抵抗下坠的恐惧,中产们只会愈发沉浸在奢侈品牌编织的幻境里,越涨价就越爱买。 最爱买奢侈品的韩国人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。2022 年,韩国人均奢侈品消费 325 美元,居世界榜首,中国仅为其六分之一。失控的房地产市场助推了当地奢侈品消费的增长:地价翻番使房主财富大增,对买房深感无望的年轻人信奉 YOLO(you only live once)主义,决定快意人生。最终,他们在清潭洞的奢侈品门店狭路相逢。 向富人兜售日常,向穷人兜售渴望。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,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。(@Lord 索思)
2023-04-25
2012 年前,我报考大学那阵子,建筑土木类还是大学热门专业,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高速粗放型扩张,这一行收入普遍比较高。建筑设计是顶端专业,其次是土木工程类。结果还没等我大学毕业,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所谓 “白银时代”,红利期已经过去。辛辛苦苦学了四五年,最后进设计院成为画图工,一个月几千块;或者进中建 x 局,天天下工地,跟着项目各地跑。而计算机一跃成为最热门、性价比最高的专业,进大厂当程序员才是人人羡慕的香饽饽。 再到 2023 年来看,更难的形势其实还在后头,我们那批毕业生算是勉强搭上了末班车。如今房地产企业经历大批暴雷裁员后,留给新毕业生的职位已经收缩无几了,就连设计院和施工队的编制都少了。互联网相关行业相比较而言依然在金字塔顶端,但显然也进入了萧条期。 普通人的一生,个人奋斗固然重要,但更关键性、也更不可控的,确实还要看历史的进程。十年后、哪怕是五年后的行业,都难以预料。大萧条期来了,风雨飘摇,渡己不易啊。(@无端思茫茫)